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关于“鸭嘴钳”的公开讨论

母婴育儿 2024-05-24 浏览(466) 评论(0)
- N +
“六层楼”在科普视频中演示鸭嘴钳如何使用。 视频截图“六层楼”在科普视频中演示鸭嘴钳如何使用。 视频截图“六层楼”科普视频中所使用的鸭嘴钳,包括金属材质的、塑料材质小号、塑料材质中号、带灯的。 “六层楼” 摄  “六层楼”科普视频中所使用的鸭嘴钳,包括金属材质的、塑料材质小号、塑料材质中号、带灯的。 “六层楼” 摄“六层楼”在科普视频中介绍鸭嘴钳。视频截图“六层楼”在科普视频中介绍鸭嘴钳。视频截图

  英国伦敦一家检查室内,24岁的三三仰卧在检查床上,下半身褪去裤子,双腿呈M形张开。医生和她隔着一张帘子,她看不见医生的脸。《六层楼》演示了如何在科普视频中使用鸭嘴钳。视频截图在英国伦敦的一间考场内,24岁的桑桑仰面躺在检查床上,下半身褪下裤子,双腿呈M型。医生和她隔着一道帘子,她看不到医生的脸。

“我要开始了。”窗帘另一端的医生告诉她。三三在检查前沉思着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妇科检查放松技巧,她试图通过想象来调整自己。

“你太紧张了。”医生提醒她,她在网上学习的放松技巧似乎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当三三不知所措时,鸭嘴钳进入了她的身体,盆底肌肉本能地收缩。尽管她之前告诉医生这是她第一次检查,并要求使用最小的鸭嘴钳,但异物的进入让她感到不舒服,整个人突然变得紧张。

几天前,为了准备这次检查,三三两两地制作了一个鸭嘴钳的研究视频,掀起了一场关于鸭嘴钳的讨论。为什么使用了近200年仍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鸭嘴钳几乎没有创新?女性可以进行更温和得体的妇科检查吗?这些问题成为本次公开讨论的核心。

一位曾发明一次性充气偷窥器的产科医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的专利并未投入使用。作为一线临床医生,他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推动专利转化。鸭嘴钳的制造商表示,医疗器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如果他们想创新,需要向药监部门申请备案并组织专家论证,过程复杂。鸭嘴钳作为一种低值易耗品,多由小企业生产,集中采购后成本进一步降低,他们很难做出这样的尝试。

北京三甲医院前妇产科医生、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六层楼”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讨论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情绪,是因为这段糟糕的经历很长时间无法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公众对《鸭嘴钳》的讨论具有积极作用,这使得长期被忽视的女性经验被看到,“被看到是非常重要的。”

“六层楼”表示,医生和患者都在呼吁更体面、更舒适的检查工具,但医疗用品从生产到进入临床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房间里的大象》

今年4月底,在英国留学的三三出现了下半身疼痛的症状。根据网上的症状描述,她怀疑是乳头囊肿,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三三的母亲和一些女性亲属都患有此病。三三立即预约了妇科检查。按照英国的就医流程,她还需要十多天才能真正做检查。

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妇科检查,三三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病的过程,第一次了解到了鸭嘴钳。学名也叫阴道窥器,因形似“鸭嘴”而得名。它是一种插入阴道并旋转以通过分离上下叶来扩张阴道的妇科检查仪器。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女性抱怨鸭嘴钳检查的阴影,这让三三感到紧张。她想,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为什么不设计一种对女性更友好、更舒适的检查工具呢?

当三三决定在电脑上模拟自己时,她突然想到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这些尝试?她搜索了大量资料后发现,鸭嘴钳其实有很多温柔的替代品设计,比如充气式和花瓣式窥器,但都没能进入市场成为主流。

三三告诉母亲她不明白,但在母亲看来,这样的想法毫无意义。我的母亲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曾经历过上环等更痛苦的医疗经历。相比之下,鸭嘴钳带来的不适感简直不值一提。

“为什么女性在做常规检查前要对鸭嘴钳感到不安,还要去做心理建设?”Sansan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对鸭嘴钳的想法。

和研究,该视频迅速走红。

评论涌入评论区。有人说自己是医生,怕妇科检查。有人回忆说他们在妇科检查时遭遇了暴力战术和言语羞辱,有人提到他们每年都会在员工体检时自愿放弃妇科检查。有网友将妇科检查的阴影形容为“房间里的大象”,但很少真正看到它。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有1.3亿妇女疾病,1.13亿妇女将被实际调查。一篇论文《女性医学检验师羞耻感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提到,女性医学检验师在妇科检查中存在一定的羞耻感,羞耻感的发生与社会支持有关。

根据论文的分析,妇科检查羞耻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和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疼痛和过去的经历因素。“如果第一次体检经历不愉快,可能会加剧对妇科检查的厌恶。”

另一组数据来自复旦大学发布的《2022年中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所有受访者中,多达70.6%的女性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出现一种妇科症状,其中只有57.8%的女性在症状出现后选择就诊,而就诊的女性中有超过60%的女性被诊断患有妇科疾病。”

“几乎没有变化”的鸭嘴钳

郑灿是广东一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医生。在妇科,鸭嘴钳是最常用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打开阴道,暴露宫颈,从而观察阴道和宫颈内是否有异物、炎症和肿块。“在产科,鸭嘴钳的使用率要少得多,主要用于处理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以及确定出血来源。”

关于鸭嘴钳,医生经常收到患者的疑惑,比如“为什么只用细长的棉签用鸭嘴钳扩张白带?”“六层楼”解释说,如果不使用鸭嘴钳,提取的分泌物可能会受到外阴的影响,结果不够准确。郑灿说:“医生不仅要检查白带,还要检查阴道和子宫颈是否充血和发炎,以及白带的数量。”。

在郑灿看来,鸭嘴钳之所以应用广泛,是因为它在功能上基本能满足医疗需求,比如两侧空的设计,方便擦拭、冲洗和上药。她没想到鸭嘴钳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事实上,鸭嘴钳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1845年,美国外科医生詹姆斯·马里恩·西姆斯用银汤勺柄制作了最早的阴道窥镜。公开资料显示,从1845年到1849年,为了研究和治疗膀胱阴道瘘,他在至少12名被奴役的黑人妇女身上反复进行了数十次手术实验。没有麻醉的过程是残酷的,鸭嘴钳就是在这些“人体实验”中发明的。

“六层楼”已经梳理完毕。在过去的200年里,阴道窥镜只经历了三次小的变化。起初,它被分成两块,两块组合在一起,可以通过侧向按压打开。后来金属材料变成了塑料和硅胶,从通用型号变成了大中小三种型号;第三个变化是在窥镜上增加了照明灯。

总的来说,鸭嘴钳的形状没有明显变化。“六层楼”告诉新京报记者,第一次改动是从方便医生操作的角度出发。原来,上片和下片不能单手操作。结合后,医生可以单手和单手取样。第二次改革更多地考虑了不同患者的需求。第三次,窥镜增加了照明,因为妇科检查将由检查灯辅助,而带照明的窥镜可以减少检查灯的使用。不过,虽然看起来只是轻微的调整,但带灯的窥镜现在在临床上并没有广泛使用。

经营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杨军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因为医疗器械必须严格遵守行业标准。早在2002年,一次性无菌阴道扩张器行业标准就已发布。在该标准中,对阴道窥镜的规格和基本尺寸进行了说明和规定。同时指出,“如果能够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其中提到的应用要求包括“扩张器表面应光滑,外周圆弧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和粉末或水印痕迹”、“单手操作,各档位调节和闭合灵敏,无卡涩”和“扩张器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无任何部分遮挡视野”等。

但事实上,很少有制造商会采用其他结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上报药品监管部门批准。“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如果是一些突破性的改进,将邀请专家进行审查。作为制造商,杨军主要从医生那里获得市场反馈。“他们的建议基本上都是微调尺寸和开合角度。”

是什么阻碍了窥器的改进?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三三发现之前也有过替代鸭嘴钳的想法和专利。2005年,一家名为FemSuite的公司设计了一款名为FemSpec的充气窥镜,被患者称为“世界上最温柔的东西”。

但也有妇科医生指出,存在遮挡医生视线、影响医生判断等问题,且充气压力大,担心无法承受盆腔检查的现实。2008年,一本杂志报道说FemSpec不受欢迎,将不再提供。

此外,女性健康和设计咨询公司Frog也进行了尝试。三位女性设计师用三片“叶子”取代了传统的上下片,这样可以使医生看得更清楚,而不会产生比传统窥镜更大的扩张力。为了取代冰冷的触感,设计师引入了硅胶材料,新的设计为手柄增加了一个新的更宽的角度,以便医生在远离患者的情况下方便地操作。

然而,在媒体报道中,这款名为Yona的窥器的原型自2019年以来一直出现在展览中,没有医疗设备公司愿意与其合作将其推向市场。

2017年,杜克大学的研究生MercyAsiedu设计了一种“阴道插入器”,可以在不扩张阴道的情况下清晰地看到病变。女性可以将这种钢笔大小的相机放入阴道,观察并拍摄阴道照片。Asiedu的初步研究包括15名志愿者,92%的人选择了她的“阴道插入器”,而不是传统的偷窥术。实验中高达83%的女性可以通过“阴道插入器”清楚地观察她们的子宫颈。

2023年,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四名大四学生设计了一种五瓣一次性且完全可回收的塑料阴道窥器。随着扩张器的推进,五个花瓣打开,花瓣的末端轻轻覆盖宫颈,确保只有宫颈可见,没有阴道壁塌陷。

该产品于2023年6月在巴基斯坦对100名患者进行了临床测试。初步数据显示,子宫颈的可视化和易用性在统计学上有所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没有统计学差异。

至于这款产品为何未能进入市场,新京报记者试图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时,他并未得到回应。

国内也有尝试。2015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次性充气偷窥器”。

这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医生韦敏告诉新京报记者,她此前发现铁窥器会让患者感到紧张,尤其是那些患有炎症、阴道狭窄或老年妇女普遍感到非常痛苦。因此,她想到设计一种充气窥镜来更温和地打开阴道。

“但这项专利还没有转化。”韦敏说,一些制造商已经联系了她,但需要韦敏提供技术指导。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韦敏的医院也曾试图推动技术转化,但最终因“各种原因”而失败。

杨军也注意到网络上改进鸭嘴钳的声音。作为鸭嘴钳的制造商,杨军有些无奈。他说,目前国内市场生产鸭嘴钳的厂家大多是小企业。作为低值耗材,鸭嘴钳的出厂成本只有几毛钱,从经销商处进入医院的价格在一元左右,一般包含在患者的检查费中,不单独收费。

“产品利润太低,基本上没人愿意做。”杨军说,集中采购后,小制造商的生存越来越困难。尽管集采和带量采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高值耗材的价格,但低值耗材也受到了影响。“要求不能高于某个价格,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在上涨,基本上赚不到钱。”

杨军表示,医疗器械的客户通常相对固定。“相对简单的产品,以前哪个医院用哪个产品,只要没有质量问题,就会一直用那个。”但集采后只有部分企业能够入围。“如果我们不在集中采购名单上,我们将失去以前的客户。”

在杨军看来,医疗市场与普通市场不一样。单个制造商很难推动变革。有大公司参与可能更好,但最好依靠行业协会牵头。“如果市场反馈好,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好事。”

讨论鸭嘴钳实际上在讨论什么。

“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六层楼》表示,讨论鸭嘴钳本质上是在讨论未来是否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例如,有免费的鸭嘴钳,10元的窥器,甚至150元的多种选择。”但是,目前并不现实。很多医院取消了患者的一次性窥镜费,实际上是由门诊部承担的。“如果5毛钱可以用,我们为什么要买10元的呢?”

这次关于鸭嘴钳的讨论超出了“六层楼”的预期。今年3月,他读了一些书,提到了女性医学数据的缺乏。他想做一系列专栏来讨论临床上常见的问题。“这是唯一的办法吗?”还有机会好起来吗?“视频是4月份开始准备的,正式发布时,正好是在三山发布视频之后。

两则视频的接连发布,让“鸭嘴钳”的讨论变得火热,有些讨论甚至朝着情绪发泄的方向发展。“这不是我的本意。”《六层楼》说,“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诉求是一样的。我们都呼吁更体面和舒适的检查方法,医生不希望进行侵入性检查,例如旋转鸭嘴钳,这使一些患者感到紧张和痛苦,也会影响医生检查的顺利进行。"

一位妇产科医生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提到,窥镜的改进很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善,只能分散压力,但如果扩大就会面临适应不良,医生的人文关怀和技术方法更为重要。

“六层楼”记得他们刚入行的时候,那时候还在用金属窥视镜,老师也会教他们一些缓解紧张的方法,比如拆开后放在温水里,这样接触到皮肤就不会那么刺激了。手术过程中也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技巧,比如阴道窥镜与阴道后壁呈45度角旋入,然后在鸭嘴钳完全闭合时取出,这些都在教科书中有过记载。

《六层楼》认为,选择合适的尺寸、开合角度并及时与患者沟通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然而,在实践中,少数医生可能并不完全规范,这是由于缺乏对个体从业者的人文关怀和医疗资源的配置。“一名医生每天可能要接诊几十名患者,个人状态、工作效率和患者体验可能很难平衡。”

“女性对妇科检查很失望。”《六层楼》认为这次讨论之所以会掀起如此强烈的情绪,是因为糟糕的经历无法长时间表达出来,失望本身就容易引发共鸣。

“我见过很多业内的好医生,他们非常关心患者的感受,但另一方面,一个行业的口碑往往很容易受到不良小众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情绪。他呼吁,在鸭嘴钳仍是主流妇科检查工具的形势下,“不要因为情绪对抗而延误治疗,把小病拖成大病。"

另一方面,“六层楼”认为公众对《鸭嘴钳》的讨论是积极的,这使得长期被忽视的女性经验被看到,“被看到是非常重要的”。

三三也有同感。她记得视频发布后,一位妇产科医生在评论区愤怒地批评三三“不专业”、“挑拨医患关系”,并对鸭嘴钳的改进持坚定的否定态度。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这位医生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来补充科普。最后,她的观念逐渐松动,她开始思考鸭嘴钳是否可以更好。

“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然而,“六层大楼”也非常清楚,从概念到医疗用品的临床使用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三三、郑灿和杨军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李钊实习生闫虞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