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孩子耳朵里有个“聪明洞”。小心,是“隐藏的洞”!_外科_医生_小洞

母婴育儿 2024-07-05 浏览(82) 评论(0)
- N +

国家孕婴网由财政资金发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与文化发展中心主办。是一个集孕产、育儿为一体的权威官方知识普及平台。服务包括备孕、孕期、产后、育儿、幼教、培训、育婴、宣传、展示、政策法规。

每个婴儿都是父母给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一些婴儿出生了。

你的身体上会长出一个独特的胎记。

还有一些婴儿

耳朵附近会长出一个独特的“小洞”。

老一辈人常说

这个洞是祝福的标志。

这是一个“粮仓”

预示着宝宝长大了就不愁吃了。

一些老人说这是一个“聪明洞”

说明孩子聪明,将来有前途。

真的是这样吗?

医生的提醒

耳朵有一个“聪明洞”

其实是有隐患的!

最近,小儿外科接收了一个“聪明洞”的孩子。五岁的浩浩(化名)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但浩浩耳朵上的小洞却让父母头疼。据浩浩的妈妈说,浩浩出生时每只耳朵前面都有一个小洞。因为老一辈人说这是个“聪明洞”,他们一开始也没把这个小洞放在心上。但是最近这个小洞经常红肿疼痛,有白色液体流出,有时候还会发臭。反复的红肿和疼痛让郝好经常哭泣。所以,我的父母和郝好一起来到了小儿外科。

医生介绍,“智慧洞”的学名是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儿童外耳的一种常见畸形。它是发育过程中第一和第二鳃弓的耳廓原基不完全融合的遗留物。简单来说就是耳廓发育过程中该闭合的地方没有闭合。开在皮肤上的盲小管多见于螺旋角前方,少数也开在其他部位如耳轮后上缘、耳屏、耳垂、外耳道、乳突表面等。耳前瘘管管腔狭窄,深浅不一,长短不一,部分可有分支。窦道位于颞肌和筋膜的浅层,腮腺和面神经的外表面,通常与耳廓软骨膜相连。

展开全文

先天性耳前瘘管不是所谓的“聪明”表现,而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在亚洲人中的发病率约为4%-10%。根据临床表现,耳前瘘管可分为单纯型、分泌型和感染型:

单纯型只见外耳皮肤凹陷或瘘管口,无任何不适,不需要进行处理。 分泌型经常见瘘管口有白色分泌物流出,主要是瘘管内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可以引起局部皮肤瘙痒,甚至局部隆起。 感染型表现可由单纯型或分泌型转变而来,局部红、肿、热、痛,瘘口流出白色或黄色脓液,严重时出现周围组织肿胀,甚至脓肿破溃或形成肉芽,反复感染经久不愈,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

医生指出,一般来说,单纯性耳前瘘管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每天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即可。但如果瘘管长期分泌,耳前瘘管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瘘管红肿、化脓、积脓、结疤、反复感染,严重时甚至影响听力,甚至颅内感染。因此,这种类型的耳前瘘管需要手术彻底切除瘘管,甚至包括部分耳廓软骨以减少复发。同时,在急性感染或脓肿形成期不宜手术治疗,应在控制炎症反应后再手术。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诊断郝好患有先天性耳前瘘管。因为反复感染,医生建议手术。恰好郝好来看病的时候,瘘管还没有红肿化脓,正是手术切除的好时机。医生团队在全麻下为浩浩实施了耳前瘘管切除术。手术历时约1小时,出血量仅1ml,成功解决后顾之忧。

手术程序

医生提醒,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耳朵清洁干燥,前后用清水冲洗耳朵,避免感染;

2.不要总是用手去摸小孔,更不要去揉、挤;

3.万一感染,不要用异物戳小孔,也不要自行穿刺脓肿;

4.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食物;

5.单纯耳前瘘管平时要保持清洁,不需要治疗。如遇反复瘙痒、疼痛、红肿、化脓,需要及时就医;

6.分泌型或感染型需要手术,但炎症后需要控制。手术一般选择全身麻醉。术后取仰卧位或健康侧卧位,4-6小时即可恢复正常饮食。

-结束-

文章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国母婴网络

国家专业知识普及平台

关于孕宝宝的知识千千万万,健康科普很重要。

关注我们

全国母婴网络

培育科普知识的官方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