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孩子一哭,我就忍不住发脾气。”这不是母亲的错。心理学给出了答案_情绪_处理_沟通。

母婴育儿 2024-05-23 浏览(441) 评论(0)
- N +

作者:蛋爸

当孩子哭的时候,你会安抚孩子还是对他发脾气?

办公室的一个同事说:我也想安抚他,但是看到他在那里哭个没完没了,我就忍不住要发脾气。

另一个同事说:越安抚越哭。还不如发脾气!

当然,马宝的另一个同事说:他一哭我就想发脾气,然后我就发了,发完脾气我就后悔了。

看着孩子哭,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发脾气?

01情绪唤醒效应

小时候,我去参加一个葬礼。说实话,死的那个人跟我们家没啥关系,但是我到了现场还是哭了。

为什么?

现在想来,是“情绪唤醒效应”。

因为现场很多人都是死者的亲戚和家属,所以都很难过。

在这样悲伤的气氛中,我悲伤的心情被唤醒了,于是我也哭了。

从心理学上讲,情绪唤起效应是指看到榜样所表达的情绪在观察者身上上升,容易引起类似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煽情的电视剧会哭,看到悲伤的场景会笑不出来。

当孩子在哭的时候,我们的“坏心情”也被唤醒。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无助,看到了孩子的伤心、难过、愤怒,等等。相应的,被唤醒后,我们的情绪不应该是在想如何帮助孩子吗?而不是对孩子发脾气。

展开全文

但是,激起情绪不代表会正确处理。

因为,作为成年人,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结果被吵醒后也开始崩溃,所以会对大一点的孩子发脾气。

而那些一开始安抚孩子,然后发脾气的家长,就是“处理情绪失败”的家长。

刚开始他们还想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后来发现治疗之后,孩子的不良情绪还是无法消失。他们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成了处理情绪失败的父母。

“处理情绪”的方法不仅仅是语言。

当孩子哭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的?

上次在外面吃饭,看到孩子哭,我妈对孩子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一个人呆在商场里!”"

“你再哭我就打你!”

“我再哭就不要你了!”

“什么大事,有什么值得哭的!”

“你能不能别哭了?烦死了!”

“别哭,别哭,你要什么,妈妈都满足你!”

……

你听过很多类似的话吗?

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父母最快的方法就是用语言和孩子沟通。

但是说实话,孩子哭的很伤心,没有空听你的!

如果受到威胁,孩子会害怕,但如果治标不治本,孩子以后还是会屈服;

你讲道理的话,孩子哭的很大声,脑子转不过来。

然而,处理情绪的方法只有一种吗,「沟通」?

其实并不是。

如果你仔细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哭泣、拥抱、眼神交流等行为。

所以,除了语言交流,我们还可以用行动和孩子交流。

比如拥抱交流。

Egg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很感激他的一个老师。

蛋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中午不睡觉,哭着想妈妈,让别的孩子睡不着。

然后,老师把鸡蛋抱在怀里,说:“你想妈妈了。你在家总是和妈妈一起睡吗?”?其实老师也很想妈妈,所以老师很理解你!睡觉的时候来你的梦吧,妈妈!想哭就哭一会儿,然后睡觉,老师一直陪着你!"

慢慢的,蛋的情绪被平复了。

后来老师差不多和鸡蛋睡了一个多月,然后慢慢的从抱着睡,到拍着再到一个人睡。

说实话,那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大概没有那么多耐心对鸡蛋,用这么合适的方法。

有时候,孩子真的很委屈,很不开心。哭闹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安抚孩子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拥抱。

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的哭声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只是孩子内心的委屈和不快。

等孩子哭完了,其实坏心情也差不多跑光了。

剩下的,你可以用语言和孩子交流。

比如眼神交流。

有时候,对孩子来说真的不可理喻,家长也不能一味纵容。

这个时候,不需要安抚,也不需要威胁,给孩子来个“夺人眼球”。其实孩子心里能明白,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也许,孩子会哭一会儿,观察父母的反应。

在没有逆转的情况下,孩子会逐渐平静下来。他不傻,一直在哭,一直不满足。他也很累。

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和孩子进行之前的交流。

总之,家长也要根据孩子哭闹的原因,正确解读孩子的情绪,给予相应的“行为沟通”,在孩子哭闹结束后再与孩子进行“言语沟通”。

理解一个孩子的每一声啼哭。

孩子哭的原因太多了: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开心;

受委屈;

撒娇;

很疼...

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每一次哭闹,然后才能用正确的行为去安抚他们。

责备和呵斥只会让孩子的不良情绪继续爆发,家长更糟糕的情绪也会被唤醒。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哪怕是为了让自己的情绪变好,作为父母,我们也要理解孩子的每一次哭闹,然后用温柔的方式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每一次坏情绪走得更温和更顺畅,孩子的情绪控制和处理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孩子!

标签:

亲亲宝贝育儿网推荐阅读: